E星新闻
这就像我们现在提出“建设认证认可强国”目标一样,也正是认证认可行业经历“跑步式”发展之后,为跟上并适应质量时代要求,为自己找到的一条可以走得更远的路。
认证认可行业走到现在,同质化、产品单一、**供给不足、社会认知度低、在国民经济中的价值权重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发展中的“泥沼”。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离认证认可强国还有一段距离,作为高技术服务业,提供高品质认证产品和服务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逻辑。
*先,高品质认证要有更高的标准。标准是认证活动的技术依据,只有制定和实施更高的标准,才能使认证活动形成*佳秩序、取得*佳效益。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不让标准有短板,使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更有权威和影响力,而这方面人才是形成竞争力的根本要素,行业花大力气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是关键。
其次,高品质认证要从基础端供给向中**供给转变,重视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行业要跳出单纯追求终端产品质量的窠臼,推动高品质认证由产品链向产业链拓展,加大对服务质量、管理质量、过程质量、环境质量的辐射度,以战略的眼光,从质量提升、产业升级、社会共治、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认证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行业真的要具备工匠精神。建设认证认可强国不能靠坐而论道,应该是行业的共识和发自内心的意愿。这对于行业来说,意味着要有更高的格局,将长远利益、社会效益、社会责任放在更高位置,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信念,崇尚精益求精,永远追求进步,以求*终打造出本行业*卓越的产品。
当初我们“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把钱挣了”的美好时光,现在只能回味。因为,一切都变了。国家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行业格局和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服务对象的水平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但是,用户对认证品质需求的上升正是行业的增长动力,可以肯定的是,高品质认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你准备好进场了吗?(嘉木)
“质量时代”如今是个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质量提升。事实上,产品质量现在已不单纯是消费者体验以及权益保护的问题,看似具体的产品质量的背后,牵涉到消费升级、制造业转型、增长方式转变等重大宏观层面问题。
在“质量时代”,一个*重要的指向就是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大家为什么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那是因为质量好,当**的消费者在用脚投票,用钞票去选择**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那些还在想着怎么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但是,如何让生产好产品的企业可以得到消费者的信赖,除了需要企业自身品牌建设,将自身定位为“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认证行业,该如何将有价值的产品传递到终端消费者,是一个崭新的命题。
在国家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大背景下,认证作为市场经济中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要承接行政审批转化过来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守住质量底线;另一方面,要发挥认证的第三方评价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断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自愿性认证项目,拉质量高线。
近年来,一系列鼓励自愿性产品认证的政策相继发布,自愿性产品认证作为市场化质量调节手段,在引导市场行为、优化资源配置方面与国家的发展方向完全契合。自愿性产品认证引领企业追求卓越绩效,认证不仅是市场准入的门槛,更是品质提升的台阶。认证在传递信任的基础上,正在发挥价值引领、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
性能认证作为自愿性产品认证的典型代表,起到甄别筛选作用,通过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将品质过硬的产品标识出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做好自愿性产品认证,需要从供需两端发力。从供给侧角度,需要基于行业现状,在技术可达到的前提下,制定甄别性技术指标,确保通过认证的产品为高品质产品。同时,自愿性产品认证的目的是引导消费,在项目开发之初就应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制定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认证依据并进行有效宣传。在这点上,视觉作业台灯认证不失为自愿性产品认证的良好实践之一。
随着中小学生近视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视力保护。台灯也适时打起了护眼牌,无频闪、无辐射、无炫目、消除眼疲劳,预防近视等五花八门的卖点,让家长看花了眼,甚至不惜花费比普通台灯高出数倍的价钱购买“护眼灯”。对很多家长来说,只要对孩子有好处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台灯弥补居家照明的不足,为工作学习提供足够的局域照明,有利于眼睛长时间地伏案做精细观察,减缓疲劳程度。满足读写照明要求的台灯能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对视力的保护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不能称这些符合照明要求的台灯为“护眼台灯”。因为它不能对近视眼起到治疗的作用,而是在我们眼睛健康的情况下,有益于视力的保护。而当眼睛已经近视时,也可以延缓视力的下降。面对各种天花乱坠的有“护眼”含义的名称,消费者购买台灯时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于是,以正确地引导消费为目的,以标准和测试为依据的高性能“视觉作业台灯”的产品认证应运而生。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推出视觉作业台灯认证时就定位高品质性能认证,所以在项目实施中行业认证新闻,技术与宣传并重。技术方面,要做到指标过硬。作为认证依据的CQC 1601-2016视觉作业台灯性能认证技术规范,在GB/T 9473-2008《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际标准的引用,如引用了IEC/TR 62778《应用IEC 62471评估广元和灯具的蓝光危害》,因为现在LED作为灯源的台灯产品越来越多,为了*大程度降低LED可能带来的蓝光危害,认证技术规范要求台灯的视网膜蓝光危害为无危险类(RG0),是现在国际标准中*严的要求。
作为自愿性认证,技术指标过硬是基础,是否叫好又能叫座,需要看市场的反馈。该项目2013年推出伊始,有十余款获证产品,待到2016年技术规范更新,发证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经过与获证企业沟通获知,认证推广效果不佳E星体育,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护眼灯”作为商业炒作概念,已经在市场有一定接受度,即使消费者对于“护眼”将信将疑,但是由于市场上商家铺天盖地的宣传,出于孩子的近视防治,家长在购买时往往是“宁可信其有”。但是,视觉作业台灯的认证从严谨态度出发,要求企业不能标注无科学依据的“护眼”字样。这样一来,即使产品品质过硬,也造成了“酒香奈何巷子深”的窘境。
由于认证指标要求较高E星体育,生产成本相应提高,一台售价500元左右的视觉作业台灯,为了符合认证要求,从电路设计到灯源等部件采购,每台灯的成本接近400元,而市面上同等售价的“护眼灯”,制造成本有的不足百元,把资金都投到广告宣传“护眼”概念上,反而获得较高收益,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实。
为此,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启动了视觉作业台灯科普视频拍摄工作,选取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点,从4个关键指标:照度、显色性、炫光和蓝光出发,结合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做成4个短视频,利用移动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传播,以科学测试方法为依据,结合实验室演示和家庭环境拍摄,以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呈现,将认证这项技术服务介绍给消费者,作为选购台灯产品的参考。
科普视频一经推出,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不同视频平台上传后,单条视频的点击量*高超过10万次。以视频为素材,转换成的图文信息,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移动客户端转载,阅读量分别超过20万,拓展了宣传广度,拉近了认证服务与消费者的距离。
同时,由于技术指标过硬,社会关注度高,该项认证得到了销售平台的关注。2016年6月6日,正值全国爱眼日,京东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以CQC认证技术规范为主要依据,发布《京东读写台灯标准》,为通过测试认证的产品进行标注,打造品质会场,方便消费者选购。
可以说,视频作业台灯认证以技术严谨为基础,以科普视频为载体,让高品质产品通过销售平台送达消费者,践行认证传递信任和服务发展的初心,是一次自愿性产品认证的良好实践。
以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为契机,认证机构在自愿性产品认证促进品质提升方面一直在做积*尝试,而如何将第三方认证更好地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将是认证机构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
2012年6月,国家认监委印发通知,引导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国内多家认证机构,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认证作为一项技术服务,需要向获证组织收取一定费用,以维持机构运转,认证机构也多以企业方式进行运转。但是,由于认证工作的特殊性,盈利不应该是认证机构的*要目的。认证的核心价值是传递信任和服务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是认证活动的本质要求。认证的公信力是认证机构的生命线。认证机构只有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提升认证在社会公众中的普遍认同感、信任度和满意程度,进而促进消费者和社会采信认证结果。一个认证项目的前期开发和宣传推广,需要**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如果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可能很多项目很难推出。这就需要认证机构从社会效益出发,尤其是大型机构,不能单纯从一个项目的投入产出看收获,更要看到由于项目满足了社会需求而给机构带来的社会美誉度和品牌价值。
认证服务介于供需两端,重要位置显而易见,随着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认证服务也需要跟进和调整,认证机构应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积*开展围绕改进和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及保证认证有效性的多样化的服务活动,使组织建立的管理体系与实际的管理过程达到有机结合,为提供高质量和可信的认证结果奠定基础。围绕国家经济“新常态”特点,认证机构应积*扩展认证领域,创新认证业务模式,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对第三方认证的需求,体现合格评定作为国家质量基础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在食品安全领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不仅仅关注于食品本身是否安全,而且延伸至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加工食品的设备、烹饪食品的电器等是否安全。食品接触产品作为包装、盛放、加工食品的器具,一方面可对食物起到保鲜、隔离或烹饪的作用,另一方面食品接触产品中的物质在跟食品接触时也会迁移至食品中,因此食品接触产品是否安全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
2016年初,一则由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电水壶使用高锰钢,导致锰含量超标,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锰中毒”的消息便触碰了广大消费者的敏感神经。“高锰钢超标、变傻、致癌、201钢被下架……”,一时间关于电水壶高锰钢的报道甚嚣尘上。事实上,在此之前个别企业因原料来源和生产过程控制把关不严,也曾多次发生“双酚A”、“增塑剂”、“高锰钢”、“荧光增白剂”等事件。
实际上,我国《食品安全法》已明确定义:“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此外,在标准层面,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于2016年11月18日发布了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等5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连同之前发布的GB 4806.2、GB 31603、GB 31604.1等标准,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的新国标体系已基本成型。新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食品接触产品标准体系构建完成了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以及生产过程和检测。这次针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强制标准升级影响深远,可以更有效地规范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健康。
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餐具、炊具、厨房用电器产品以及工业用食品加工设备等均在新标准的管控范围内。与之相应,这些产品中与食品接触的材质(如金属、橡胶、玻璃、陶瓷、搪瓷等)也均要符合新国标的要求。这给政府监管部门及食品接触产品生产制造企业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来说,新国标中关于标签标识、理化指标、迁移试验的要求需要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去适应和消化,而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也需要生产企业去改进和遵守。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甄别产品是否符合了新国标的要求,产品在接触食品时是否会迁移有毒有害物到食品中呢?从实验的角度,一般分三步进行:一是检查产品中哪些部件与食品接触;二是明确这些部件迁移到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三是浸泡测试,评估这些部件是否满足了标准中的限量要求(如总迁移限量、特点迁移限量、有毒有害高分子单体析出、重金属析出、添加剂限量等)。
也就是说,评估一个复杂产品(比如电饭煲)是否食品接触安全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借助很多精密仪器的分析。这些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
为了帮助消费者更有效地甄别产品是否安全,同时更好地服务政府监管部门及生产企业进行合规性评价,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于2015年4月正式开通了食品接触产品安全的认证项目。
关注E星体育